raid(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ce disks),即独立冗余磁盘阵列。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,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,提升数据的安全性。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、容量较小、稳定性高、读取速度较慢的磁盘组合成的一个大型的磁盘组。
规划原则
常用的raid类型有raid0、raid1、raid5和raid10。对于raid类型的选择,需要从速度、容量和安全三个维度综合考虑,速度快、磁盘空间利用率高和安全可靠性永远是用户追求的目标。但在实际部署中,受用户实际需求及应用场景的限制,速度、容量和安全三个维度各自的优先级还是有所侧重的。
从技术上考虑,各种raid类型的速度、容量和安全三个维度的比较如所示。
|
|
|
|
|
|
|
|
|
|
raid0
raid0是将多个硬盘合并成一个大的硬盘,不具有冗余,并行i/o。在存放数据时,其将数据按硬盘的个数来进行分段,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进硬盘中。
通过把i/o分载到多个硬盘上,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数据读写性能,但是raid0不具有数据保护功能,一般不推荐使用。
raid0 的硬盘构成形式
raid1
raid1是将两组以上的n个硬盘相互作镜像,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。raid1的主硬盘物理损坏时,镜像硬盘则替代主硬盘的工作,100%数据冗余带来高可用性,可以保证关键应用的正常运行。
数据的读取性能相比单个硬盘有所提高速度,而数据写入性能没有区别。磁盘的空间利用率在所有的raid类型中最低,适合于安全性要求高、低负载的应用场景。
raid1 的硬盘构成形式
raid5
raid5通过奇偶校验技术保持数据的冗余,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硬盘容量,同时保持良好的读写性能。raid5不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,而是把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硬盘上,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上。当raid5的一个硬盘数据发生损坏后,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进行恢复被损坏的数据。
raid5下的各项指标均衡性好。raid5的缺点在于阵列不能同时损坏2个以上的硬盘,而且在硬阵列重建时,性能会有所下降,同时影响数据的吞吐速率。
raid5 的硬盘构成形式
raid10
raid10是raid1和raid0的结合,在所有的raid等级中,性能、保护功能及容量都是最佳的。多数情况下,raid10能够承受多个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,因此系统可靠性更高。但是在结合raid1和raid0优势的同时,raid10也存在raid1同样的冗余特性,硬盘利用率太低。适用于安全性要求高、高负载的应用场景,存储系统高端应用的默认配置一般采用raid10类型。
raid10 的硬盘构成形式